時間厚度 To: Archeology
位置 Site:桃園, 台灣|Taoyuan, Taiwan
類型 Type:公共指標系統設計|Public Sign System Design
材料 Material:混凝土、壓克力|Concrete, Acrylic
進度 Status:提案|Proposal
介於自然與人造物之間,為記載的場所提供所在的清楚識別——
一個考古展示館的文化詮釋源於出土的真實文物,藉由現今考古發掘知識重現場景,藉由大量模擬介入再現歷史場景;而一個考古展示館的入口意象及指標系統,與其所處環境及地理特性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,透過這些「關係性」的聯想,試著尋找出遺留的代表性,作為展示的起點︒
從與土地的視覺連結,到可觸摸有溫度的發掘斷面,轉換到行走過程浸濡式的體驗︒我們運用原始材料與土地連結,沈積意象的構造設計賦予考古展示館特殊的自明性,創造與周邊環境映襯連結的構造系統︒我們運用剖︑鑿的符號形構出擬像的感知,對比出遺留下的實,與被挖掘後殘留的虛,建立出意象體驗與美感認知︒我們運用往下走的階梯,以相同的元素打造成連結場所的路徑,藉由行走過程強化整體空間的儀式感,創造連續性的視覺序列︒
入口意象是顯現當代在地特色內涵的整體性象徵,除了指示,我們重新想像指標系統與歷史藝術的結合,融合民間工藝的創作,重新定義公共視覺景觀的價值︒
以自然媒材結合之新生命體
呈現獨有的場所精神
自然人文的雙重鑲嵌
留下鮮明的視覺記憶